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01年06月05日】  【来源:内蒙古】  【 】  【打印】 【 分享

环境状况

·             工业污染源

1.1 工业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0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18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其中乡镇工业废水排放754.5万吨,占总排放量的3.4%,比上年减少534.3万吨;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排放量为 12.86万吨,较1999年增加7.35%,重金属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汞、镉、六价铬、砷、氰化物、铅)排放总量为69.06吨,较1999年减少39.3%。

1.2 废水污染防治

2000年全区工业废水处理量为47367万吨,较1999年增加4446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4116万吨,达标率为64.1%,比上年增加28.3个百分点。

1.3 工业废气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00年全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4767.6亿标立米,比上年增加8.8%。其中,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3251.8亿标立米,占68.2%,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1515.8亿标立米,占31.8%,分别比上年增加9.5%和8.8%。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中,乡镇企业排放量占1.6%。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50.63万吨,较1999年减少2.83%,工业粉尘排放量17.56万吨,较1999年上升3.91%,工业烟尘排放量30.33万吨,较1999年减少11.59%。

1.4 废气污染防治

2000年全区工业废气处理率为87.8%,其中,燃料燃烧中废气消烟除尘率为91.7%,较1999年提高11.3个百分点,生产工艺中废气净化处理率为79.4%,较1999年提高0.4个百分点。

1.5 工业固体废弃物

2000年全区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2376万吨,比上年减少5.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81.45万吨,较1999年增加35.0%,其中危险物为零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552.33万吨,处置量为181.72万吨,贮存量为1523.65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历年累积贮存量为27788.58万吨。

·             水环境质量状况

2.1 河流水质状况

全区主要河流水质表现出典型的有机污染特征,其主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总汞等。

黄河干流:黄河干流55.6%断面属Ⅲ类水质,44.4%为Ⅳ-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总汞;与1999年比较,黄河干流水质污染有所减轻。

黄河支流:黄河各支流81.8%断面属劣Ⅴ类水质,19.2%为Ⅴ类水体,主要超标指标有化学耗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挥发酚;同1999年相比,黄河支流水质污染有所加重。

西辽河干流:西辽河干流50%断面为Ⅲ-Ⅳ类水质50%为Ⅴ类,主要超标指标是:pH、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同1999年相比,西辽河干流水质污染略有下降。

西辽河支流:老哈河是西辽河干流一级支流,60.0%断面为Ⅳ类水质,主要超标指标是氨氮、亚硝酸盐氮、五日生化需氧量;西拉沐沦河是西辽河干流上源,水质类别属Ⅳ类水体,主要超标指标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英金河是老哈河支流,流径赤峰市,水质类别为Ⅴ-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是化学耗氧量和氨氮;同1999年相比,西辽河各支流水质污染略有下降。

额尔古纳河支流:海拉尔河是额尔古纳水系上游,50%监测断面属Ⅰ-Ⅲ类水质,50%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伊敏河水质总体为较好,主要超标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同1999年相比较,海拉尔河和伊敏河水质污染略有上升。

嫩江支流:嫩江水系是松花江北源,流径呼伦贝尔盟和兴安盟。雅鲁河水质较差,污染断面是高台子,为劣Ⅴ类水质,超标指标pH、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洮儿河的斯力很断面属Ⅴ类水质,主要超标指标是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八里八断面水质优良,水质类别达Ⅰ类;归流河水质良好,属Ⅱ类水体;霍林河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同1999年相比,嫩江各支流水质污染略有上升。

滦河:滦河水质为良好,属Ⅲ类水体;水质与1999年相比,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内陆河:全区监测的内陆河流有额济纳河和锡林河,同1999年相比,水质污染略有上升。

2.2 湖泊(水库)

全区监测的湖泊(水库)有达里诺尔湖、达赉湖、黄旗海、岱海、乌粱素海及红山水库。湖泊总体水质较差,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有:pH、化学耗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水质最差的是黄旗海和达里诺尔湖,水质较好的是红山水库。 

全区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及水质类别

 

流域

河流

平均综合污染指数

监测断面水质类别情况

1999

2000

黄河 流域

黄河干流

0.81

0.58

Ⅲ类占55.6%;Ⅳ-Ⅴ类占33.3;劣Ⅴ类占11.1%

黄河支流

3.63

5.24

Ⅴ类占18.2%;劣Ⅴ类占81.8%

辽河 流域

西辽河干流

0.42

0.34

Ⅲ 棦衾嗾?0%;Ⅴ类占50%

西辽河支流

0.70

0.50

Ⅱ-Ⅲ类占20.0%; Ⅳ-Ⅴ类占80.0%

黑龙江 流域

额尔古纳河 支流

0.18

0.36

Ⅲ类占16.7%;Ⅳ类占83.3%

松花江流域

嫩江支流

0.28

0.49

Ⅰ-Ⅲ类占50.0%; Ⅳ-Ⅴ类占50.0%

海滦河 流域

永定河支流

0.90

0.44

Ⅲ类占100%

滦河

0.28

0.26

Ⅲ类占100%

内陆河

0.34

0.58

劣Ⅴ类占100%

湖库

达里诺尔湖

0.84

1.62

劣Ⅴ类

达赉湖

0.76

0.60

以劣Ⅴ类为主

黄旗海

2.78

1.91

劣Ⅴ类

岱海

1.16

1.26

以劣Ⅴ类为主

乌梁素海

1.23

1.26

以劣Ⅴ类为主

红山水库

0.34

0.32

以Ⅱ类为主

 

2.3 城市饮用水

    2000年全区11个城市监测的饮用水,除包头、乌海、集宁和锡林浩特4个城市有超标外,其它城市饮用水均不超标,超标项目有总硬度、氟化物、非离子氨、镉和铅。呼和浩特、赤峰、乌兰浩特3个城市饮用水水质基本良好。

3、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00年度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受到轻度污染,总悬浮颗粒物仍是超标首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在部分城市污染突出,氮氧化物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区12个城市中,乌海市和集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污染严重,海拉尔市空气质量为良好。同1999年比较,除临河市污染指数明显下降和集宁市污染指数上升较大外,其它各城市可比综合污染指数变化不大。

  

全区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

编号

城市名称

1999年综合 污染指数

2000年综合 污染指数

2000年城市环境空气 污染程度

1

乌海

7.22

8.65

严重污染

2

集宁

4.99

6.56

严重污染

3

包头

4.63

4.30

中度污染

4

赤峰

2.85

3.61

轻度污染

5

呼和浩特

4.10

3.45

轻度污染

6

通辽

3.77

3.25

轻度污染

7

临河

6.19

3.08

轻度污染

8

锡林浩特

3.23

3.02

轻度污染

9

乌兰浩特

2.09

2.48

空气较好

10

东胜

2.03

2.37

空气较好

11

满洲里

2.73

2.26

空气较好

12

海拉尔

2.47

1.85

空气良好

 

全区12个城市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在0.226~1.035毫克/立方米之间,年均值0.416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0.032毫克/立方米;12个城市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毫克立方米);总悬浮颗粒物超标最高的是集宁市,其次是乌海市;同1999年相比,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有所加重的有乌海、赤峰、乌兰浩特、锡林浩特、集宁、东胜6个城市,其它城市均有所下降。

全区12个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均值在0.015~0.286毫克/立方米之间,全区年均值0.062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上升0.004毫克/立方米;12个城市中有33.3%(乌海、包头、赤峰、集宁)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乌海市超过国家三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同1999年相比,二氧化硫污染有所增加的有乌海、赤峰、通辽、满洲里、乌兰浩特、集宁6个城市,其它城市均有下降。

全区12个城市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年日均值在0.018~0.050毫克/立方米之间,全区年均值0.032毫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0.005毫克/立方米;12个城市全部达标;同1999年相比,氮氧化物浓度上升的有乌海、赤峰、乌兰浩特、集宁4个城市,其它城市均有下降。

·             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道路交通噪声:2000年度全区12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在64.0~72.1分贝(A)之间,等效声级年均值69.7分贝(A),与去年相比,下降了0.5分贝(A);超出国家标准的城市有:通辽包头、东胜和赤峰,占统计城市33.3%。全区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路长494.55公里,超出标准70分贝(A)的路段占总监测路段长的40.3%,比去年减少7.5个百分点。

区域环境噪声:2000年度全区13个城市区域噪声等效声级在49.9~61.8分贝(A)之间,等效声级年均值53.9分贝(A),比去年下降1.5分贝(A);超过国家标准(55分贝)的城市是赤峰、通辽和乌兰浩特。赤峰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0分贝(A),污染较重;通辽、乌兰浩特2个城市超过55.0分贝(A),为轻度污染;其它城市平均等效声级低于55.0分贝(A),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

噪声源构成:2000年度全区城市各类噪声源中,生活噪声所占比例最大,达57%,其次是交通噪声源,占24%,工业噪声源占10%,其它噪声源占8%,施工噪声源占1% 。所以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是我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各类噪声源强度排序为:交通噪声>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其它噪声>生活噪声。

·             土地、森林、草原

土地:全区耕地面积1272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为1857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15.7%。历年累积治理面积674万公顷。

森林:全区有林的面积1644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14.3%。

草原:全区草地面积4135万公顷,占自治区总面积的35.9%。

 

·             自然保护区

截止2000年底,全区自然保护区总数达96个,总面积765.4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5%,其中国家级10个,自治区级25个。2000年全区新建自然保护区21个,新增面积151.4万公顷。

·             生物多样性

内蒙古野生动植物种类具有鲜明的地区特征,有国家森林公园9处,风景名胜区3个,野生高等植物197科863属2837种,其中苔藓类511种,蕨类58种,裸子植物23种,被子植物2245种,药用植物有1000余种;野生脊椎动物604余种,其中鱼类约81种,两栖爬行类29种,鸟类376种,兽类118种等。

措施和行动

 1、重大举措和活动

2000年5月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王占、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陈瑞清、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周维德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传达了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对全区环保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作了具体部署。6月~10月,自治区环保局先后三次组织检查调研组、行政监察舆论监督组和工作督查组,深入企业指导、推动企业“一控双达标”工作,10月自治区政府发出了《关于在全区开展“一控双达标”大会战的紧急通知》,11月又组织召开了全区环境保护“一控双达标”电视电话会议,各盟市积极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基本完成了“一控双达标”任务。自治区政府及主管主席十分重视环保工作,多次听取环保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自治区人大积极组织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和“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自治区政协多次组织对环保工作的视察,进一步推动了全区的环保工作。

为加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区率先开展了生态环境现状调研,编制完成了《全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月份在赤峰敖汉旗召开了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议,积极推广敖汉旗生态保护与建设经验,确定了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具体措施。为保证我区健康有序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自治区环保局提请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编制上报了《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实施环境保护“321”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西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2、目标考核

200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向12个盟市党政领导班子下达了环境保护工作实绩考核目标,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向12个盟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达了环境保护考核目标。经考核全区各盟市都较好地完成了2000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伊克昭盟、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盟、通辽市党政领导班子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工作成绩突出,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赤峰市环境保护局、包头市环境保护局、通辽市环境保护局、乌海市环境保护局、伊克昭盟环境保护局被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3、环境法制

2000年经自治区人大审议通过了<<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条例>>,上报审议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草案),积极落实自治区人大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西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对全区几个盟市一控双达标工作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区实施行政处罚1242件,严肃查处了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合木等珍稀植物破坏案件。办理自治区人大、政协议案、提案27件,其中重点提案4件,办结率100%。深入开展了双考期间扰民专项整治,受到社会普遍好评。认真落实信访领导责任制,全区处理来信来访3737批(次),办结率达到98%。

4、“一控双达标”工作

2000年全区“一控双达标”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到年底对该工作已提出了一个初次报告和初次评价。截止2000年底,全区3046家污染企业中,经治理达标2020家,依法停产关闭968家,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220858.4万元(“九五”期间),全区“一控双达标”目标已基本完成。

(1)总量控制目标:

国家下达的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之内,使全区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基本控制;

(2)工业污染源达标:

全区3046家工业污染源达标率为98.1%,;自治区级63家重点源达标率为93.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盟(市)级341家重点源达标率为96.48%,旗县级1181家重点源达标率为98.14%;

(3)呼市环境功能区达标:

呼和浩特市基本实现了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有所改善;其它城市环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自治区环保局领导和有关部门为全区“一控双达标”工作顺利完成,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实行环保考核,建立领导责任制,实行分类指导,工作有的防矢,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达标工作,充分发挥环保部门主力军作用。另外还确定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2001年全区“一控双达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5、环境综合整治

据不完全统计,各盟市开展专项整治和检查46次,治理改造锅炉1553台,治理尾气不达标车辆近1万台,查处各种扰民事件1417件。全区13个城考城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225.1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40.9平方公里,2000年城考平均分比1999年提高4.48分。乌海市通过实施跨世纪蓝天工程,推进煤气入户和集中供热,禁止烟煤散烧,使采暖期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明显下降。呼和浩特市配合“一控双达标”工作拆并采暖锅炉80多台,拆除无压锅炉474台,各种煤炉、大灶1820个,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全区各主要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6、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2000年全区办理建设项目数2334项,向环保部门申报的项目2324项,其中编制报告书57项,编制报告表496项,办理备案项目843项。2000年建成投产的项目882个,应执行“三同时”项目734个,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682个,“三同时”执行率94%,“三同时”合格率94%。

7、生态环境保护

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污染防治并重,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环境管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生态现状大型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区生态环境现状。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经列入国家和自治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移民开发、飞播草林、荒漠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澳元赠款项目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有序进展。加强了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的建设,截止2000年底,全区已建立一个自治区中心站,五个监测子站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全区生态示范区发展迅速。敖汉旗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林管局、奈曼旗、科右中旗、恩格贝、包头郊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6个,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区31个,各级各类生态示范区和试点总数87个。

8、环境科技与产业

在环境科技方面,于2000年开始向全区环保系统及社会有关单位发布了今年拟进行的重点科研项目并拟用招标方法,截止2000年底收到申报的重点科研课题11项,其它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申报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项,向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科技成果登记11项,有7项科研成果在自治区科技厅通过鉴定,1项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并通过国家鉴定;《内蒙古自治区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作为地方标准于2000年7月发布,2000年10月1日实施。

2000年度自治区环保产业协会共有八批40项产品通过了自治区环保产业协会组织的自治区级环保产品认定。我区共有从事环保产品生产、销售、“三废”综合利用、环保产业服务、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企事业单位95家,其中,企业82家、事业单位13家,专业从事环保产品开发销售及有关工作的45家,兼业的50家。自我区开展环保产品认定工作以来,共有一项产品被国家环保保护总局评为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11项环保产品及技术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推广产品和技术,2000年度自治区环保产业协会共认定了四批四十项产品。

9、环境监测与信息

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共获得例行监测数据6万个以上;呼市、赤峰、包头、乌海4个城市均已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周报,呼和浩特市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西辽河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和黄河流域监测网络的工作均已按国家要求完成。内蒙古环境保护局局域网络系统已经建成,目前正在进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试运行,并且实现了与国家和各省级环保信息网络的卫星通讯。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环保局的信息系统已经建成,包头市环保局的信息系统正在建设。国际互联网上的内蒙古环保主页也于2000年7月正式开通(www.nmhb.gov.cn)。

10、环境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围绕全区环保各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全区在盟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稿件3677篇,建设环保固定宣传栏210块,编发《内蒙古环保信息交流》14期,与阿盟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了《生命的呼唤》专题片;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先进旗县、先进企业和全区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申报、初审工作和第五届科普宣传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举办了全区第四届旗县级环保局局长岗位培训班;各盟市举办环保专业培训共64期次,参加人5227;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了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和参加“施乐杯环境绘画”、“环保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全区164所参加创建“绿色学校”的中小学有3所受到国家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表彰,8所被自治区“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命名为自治区级“绿色学校”。

11、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瑞-挪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富营养化综合整治方案,由中方内蒙古环科院、外方由瑞典环科院和挪威水环境研究所共同主持,瑞典和挪威两国外援署赞助。项目外援投资近1200万元人民币,中方投资预计840万元人民币。目前,外方已投入仪器设备费70万元、工作经费400万元,中方已投入工作经费80万元,对乌梁素海进行了全面的污染源调查、GIS环境管理体系的框架的制定、湖泊历史进程、沉水植物繁衍机制和收割水草对水环境的影响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下一步将对湖内底泥挖掘技术和湖泊规划进行进一步研究。

中-加(加拿大)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为2001年项目启动,在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的支持下,2000年8月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召开了中-加生态旅游国际研讨会,来自加拿大的专家学者、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关组织和团体共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并考察了达里诺尔、锡林郭勒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青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会议收到论文约40多余篇。

12、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和队伍建设步入了新时期。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部署,全区环保系统积极开展“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具有环保自身特色的以“四个一”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按照“主题不变,深化内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治区环境保护局被国家环保局评为全国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各盟市环保局已有92%的单位进入各级文明单位或标兵行列。完成了自治区环保局机关机构改革工作,达到了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目的。积极履行干部双重管理职能,及时与当地党委联系沟通,强化了环保系统各级领导班子。

 


  • www.b73.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www.b73.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www.b73.com编辑部,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环保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